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主观要件来看,该罪只能是故意为之。
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应当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却故意采取各种方法逃避支付,这是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观基础。
2.主体要件方面,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大概构成此罪。
这意味着,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须符合其他构成要件,都大概被追究刑事责任。
3.客体要件方面,该罪侵犯的是劳动者的财产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是其财产权的一部分,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则直接侵有这一权利。
这种行为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由于劳动报酬的支付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买卖的要紧一环。
4.客观要件方面,该罪表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办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这是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客观基础,也是司法机关在认定此罪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原因。
2、拒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观要件
找法网提醒,拒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
1.这意味着,行为人需要明知应当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却故意不支付或者采取各种方法逃避支付。这种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我们的行为会致使劳动报酬没办法支付,并且期望或者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我们的行为或许会致使劳动报酬没办法支付,虽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但也没采取积极的手段来预防这种结果的发生。
2.在认定拒付劳动报酬罪时,司法机关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法、行为后果等原因,以确定是不是构成此罪。
拒付劳动报酬怎么样处置
面对拒付劳动报酬的状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1.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交流,知道劳动报酬未支付的具体状况,并寻求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精力,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选择方法。
2.假如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劳动局等举报投诉。这类机构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手段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假如举报投诉仍然没办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携带劳动合同和有关证据到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会依法进行裁决,需要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4.假如劳动者对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法审理案件,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在处置拒付劳动报酬的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注意保留好有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薪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