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标准是哪一个法律依据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具体而言,《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对交通肇事行为的惩处标准。
1.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使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状况下,肇事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2.若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处。
3.若因逃逸行为致使别人死亡,则处罚更为严厉,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主要包含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两个方面。
1.主观要件指的是逃逸方需要出于有意的心态,即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而推行逃逸行为。这意味着肇事者需要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交通事故,并且为了逃避可能面临的法律制裁而选择逃离现场。
2.客观要件则是指肇事者客观上确实推行了逃离事故现场或其他形式的逃逸行为。这包含离开事故现场、隐藏或销毁证据、逃避警方调查等具体行为。
只有当这两个要件同时满足时,才能认定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逃逸后交强险是不是赔偿
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状况下,交强险仍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是由于逃逸行为并不是交强险拒赔的情形之一。
1.依据《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交强险的赔偿范围涵盖了被保险机动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本车职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2.除非存在特定情形,如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导致的,或者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等,不然保险公司都应当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3.即便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只须没有上述拒赔情形,交强险仍然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赔偿。这体现了交强险规范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和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维护。
你还有其他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问题吗?在找法网上,大家为你提供法律解答和咨询服务,叫你知道更多法律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