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违约金约定多少算是合法的
在订立合同时,关于违约金的约定,其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其与违约损失额的关系,具体如下:
1.国内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性质有明确规定,即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这意味着,虽然合同法并不强制需要违约金数额与违约损失额完全一致,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应过于悬殊。
2.《民法典》指出,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质导致的损失,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反之,若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质损失,当事人同样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合降低。
在具体实践中,若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越导致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一般可认定为“过分高于导致的损失”。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合法的违约金数额应与违约损失的数额大体一致。
2、违约金合法性的判断依据
法律快车提醒,判断违约金的合法性,主要依据在于其是不是与违约损失额相匹配,并遵循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1.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实质损失时,法律允许当事人请求调整。这种调整旨在确保违约金的数额既不过于苛刻,也不过于宽松,从而维护合同的公正性和双方的合法权益。
2.在具体操作中,人民法院会依据实质损失、合同的履行状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与预期利益等综合原因,来衡量违约金的合理性,并据此作出裁决。
因此,判断违约金的合法性,需综合考虑多种原因,确保其既符合法律规定,又体现公平正义。
3、违约金的举证规则是什么
在涉及违约金的诉讼中,举证规则至关要紧。
1.依据民事案件的一般举证规则“哪个倡导,哪个举证”,当违约方请求降低过高的违约金时,违约方需承担证明违约金过高和违约导致实质损失的举证责任。
2.因为守约方更知道违约导致的损失的事实和有关证据,因此具备较强的举证能力。
3.在具体实践中,人民法院会正确确定举证责任,需要违约方对违约金约定过高的倡导承担举证责任,而守约方若倡导违约金约定合理,亦应提供相应的证据。
这表明,在违约金的举证问题上,双方均需承担肯定的举证责任,以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人民法院也会依据双方的举证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原因,来作出公正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