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诺书是不是拥有法律效力
承诺书,作为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在符合肯定条件下,确实拥有法律效力。
1.具体而言,当男女双方或任何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承诺书,并且承诺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也不违背公序良俗时,这份承诺书便具备法律效力。
2.一旦承诺书所涉及的条件或行为发生,承诺方需根据承诺内容履行义务,不然或许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承诺书法律效力的条件
法律快车提醒你,依据《中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包含承诺书)要拥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行为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以理解和承担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2.意思表示需要真实,没有欺诈、胁迫等情形;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
3、怎么样确保承诺书有效性
要确保承诺书的有效性:
1.第一需确保承诺书的签订双方均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对我们的行为负责。
2.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防止模糊不清或存在歧义。
3.双方应当在自愿、平等、公平的基础上签订承诺书,确保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4.为了增强承诺书的法律效力,双方可以考虑对承诺书进行公证。虽然公证并不是承诺书生效的必要条件,但经过公证的承诺书在发生争议时,更易于被法院认同和采纳。
5.承诺书签订后,双方应严格遵守承诺内容,如有违反,将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