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神州律师网

神州律师网

神州律师网 > 律师入门 >

编纂民法典的意义民法典编纂的进程是多长时间?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www.zpg8.com 2025-02-11 法律综合

《民法典》这部具备中国特点、体现年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与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

1、民法典编纂的进程是多长时间?

编纂一部符合国内国情的民法典,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一直遭到党和国家的高度看重,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先后启动过五次民法典编纂的工作。

首次编纂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

第二次编纂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第三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

第三次编纂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后来拟定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第四次编纂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

第五次编纂

2014年十月23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方位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大市场法律规范建设,编纂民法典”的目的。

2016年6月, 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此前,国内已修改婚姻法,颁布了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3月, 作为中国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编纂完成了重点的“第一步”。

2018年8月, 各分编草案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包含6编,即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共1034条。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

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十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

2019年12月23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现场,一本本《中国民法典(草案)》摆设在与会职员面前,“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初次亮相。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国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 ,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建议。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建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

2、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第一,整个《民法典》包涵附则在内,共计七编, 1260条,正式内容1258条,附则2条,涉及内容包含每一个生活活的很多方面,具体来讲:

开篇第一编为总则内容,共计七章,分别是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法人、代理、民事责任等涉及民法的基本定义进行了规定。第二编则是对物权进行了规定,全编共有五分编,分别从通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五个方面对物权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定。第三编内容则是与合同有关,共有三个分编,分别是通则、典型合同、准合同,涉及现在所知的各类合同,具体包含技术类合同、仓储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物业服务合同、中介合同等等。第四编则主如果人格权的内容。

第五编则是涉及大伙生活的婚姻家庭内容,主要从婚姻的各种关系方面进行规定,具体包含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爸爸妈妈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收留关系等等。第六编则是关于继承方面的规定,涉及每一个人切身利益。

第七编则是对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共计十章,分别从一般规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商品责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来规范保护公民,使其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得到国家的保护,在自己权益遭到侵害的时候,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最后则是附则。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编纂的进程是多长时间?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什么?”的有关信息,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常识请关注好律师网民事诉讼法律专题栏目。

Tags: 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