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省宣布,减少疫情防控应对响应等级——浙江疫情防控应对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一级调整为二级。自1月23日起,全国多地启动一级响应。伴随疫情逐步得到控制,2月21日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份陆续调整应付疫情的响应级别。其中广东、山西、江苏三个省将疫情防控应对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云南、贵州、辽宁等省疫情防控应对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那样疫情防控中应对响应等级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疫情防控中应对响应等级的划分标准
应对响应机制是由政府推出的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而设立的各种应对策略,通过该策略使损失减到最小。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另外,应对响应机制包含防汛抗旱、高速公路、禽流感疫情、公共卫生、突发灾害的应对响应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应对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1、出现下列状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1)导致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对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范围(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觉得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2、出现下列状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1)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对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觉得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3、出现下列状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1)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对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政府觉得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以上是“疫情防控中应对响应等级的划分标准”的有关信息,想知道更多应对响应等级的有关常识请关注好律师网行政规范法律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