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造谣的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处行政拘留,对于导致了紧急的社会干扰的,可以追究有关刑事责任,可以处有期徒刑等处罚,具体状况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状况来进行合法的处置。
疫情期间造谣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在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造谣,给社会导致紧急后果的,会遭到刑法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不真实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编造、故意传播不真实恐怖信息,紧急扰乱社会秩序,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一)导致航班备降或返航;或者导致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中断运行的;(二)多次编造、故意传播不真实恐怖信息的;(三)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四)导致乡镇、街道地区范围居民生活秩序紧急混乱的;(五)具备其他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四条 编造、故意传播不真实恐怖信息,紧急扰乱社会秩序,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 “导致紧急后果”,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导致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导致县级以上地区范围居民生活秩序紧急混乱的;(四)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五)导致其他紧急后果的。
第五条 编造、故意传播不真实恐怖信息,紧急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第六条 本讲解所称的“不真实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紧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虚假信息。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借助信息互联网推行诽谤等刑事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
第二条借助信息互联网诽谤别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紧急”: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质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导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紧急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别人的;
(四)其他情节紧急的情形。
第三条借助信息互联网诽谤别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紧急风险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导致恶劣社会干扰的;(五)损害国家形象,紧急风险国家利益的;(六)导致恶劣国际影响的;(七)其他紧急风险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期间造谣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的具体内容,疫情期间,公民应当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和规范,假如存在造谣的行为,显然是需要追究有关法律责任的,具体状况下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规范来进行合法的处置,对于有关行政处罚有异议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起诉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