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责任是过错责任吗
医疗机构责任在医疗事故中是不是为过错责任?答案是:未必完全是。
1.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别暂行方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专家鉴别组在断定医疗事故责任时,会综合考虑医疗过失行为在致使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有哪些用途,与病人原有些疾病情况等原因。
2.医疗机构的责任并不是简单地以“有过错即担责”为原则。事实上,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被细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
3.在确定赔偿时,会依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其应承担的损失比率。
若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则需承担全部损失的100%;
若负主要责任,则承担60%-90%的损失;
若负次要责任,承担10%-40%的损失;
若负轻微责任,则只需要承担10%的损失。
2、医疗机构过错责任的断定标准
找法网提醒,医疗机构过错责任的断定标准主要依据医疗过失行为在致使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有哪些用途大小。
1.这一断定过程涉及对医疗行为是不是符合诊疗规范、医疗过失行为是不是直接致使损害后果、病人原有疾病情况对损害后果的影响程度等多个原因的综合剖析。
2.专家鉴别组会依据这类原因,结合医疗事故的实质状况,来断定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程度。
这一断定标准旨在确保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愈加公正、合理,既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当权益。
医疗机构何时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以下情形下,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病人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这包含病人拒绝同意必要的检查、治疗或手术等,致使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形。
2.医务职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等紧急状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这表示,在紧急状况下,假如医务职员已经采取了适当的诊疗手段,但病人仍然出现损害后果,那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难诊疗。这指的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施限制,致使某些疾病没办法得到有效治疗,从而引发医疗事故的情形。
应该注意的是,假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职员在上述情形中也有过错,那样他们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